景点TOP5
焦山东麓,树林茂密,怪石嶙峋,八座炮台成马蹄形排列,炮口面对大江,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 由于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率领将土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 德柘元年(1275),宋、元大军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焦圃险要屯包港,元宋兴亡战夹滩”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近代焦山流传着更多的浴血御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了加强长江下游的防务,决定修建焦山炮台,与圃山、象山、江都都天庙三处炮台略成犄角之势,以守卫焦山及长江航道。据镇江史料记载;焦山炮台是用质优的材料和方石为基,以黄土、石灰、细沙配糯米汁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表面涂有黑色保护剂,整个炮台是呈暗堡式,炮台内分设60(X)--8000斤重的大炮。每个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弹药库,另一座大弹药库在炮垒南端门外偏西处。整体都用三合土分层浇灌形成,异常坚固。抗日战争时,炮台为日军摧毁。现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42年7月21日,英侵略者发动了扬子江战役,直逼镇江和南京。英侵略军侵入长江,曾遭到圃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的抵抗和沉重的打击。在副都统海龄率领青州兵和旗兵奋力抵抗,面对80余艘敌舰,猛烈炮击,但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焦山军民1500多人全部捐躯,海龄也自焚殉国。英军攻陷镇江时,军民奋勇作战,殊死抵抗,英勇的悲壮斗争,引起了革命导师恩格斯的热情赞扬,他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一文中称颂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镇江)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来丹阳考察六朝石刻,站在一个个 巨型石雕前时,这位声闻中外的学者被石潍所蕴涵的巨大艺术魅力所深深震撼,久久地站在石刻前,流连再三,不肯离去;当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查理.爱德华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他盼望已久的六朝石刻前时,也激动得连声称赞:真是不可多得的东方艺术瑰宝……这独具异彩的六朝石刻,不能不说是丹阳人民的骄傲。1400多年前,丹阳访仙一带的萧氏,一举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了齐、梁两朝帝王。齐、梁历代皇族死亡后,他们不忘叶落归根,纷纷在丹阳建陵安葬。据考证,帝陵建 造南起陵口镇肖梁河口,沿主河道一直北向至胡桥乡的经 山,全长20多公里,约80余平方公里的地域,共建帝陵12 处。除了梁朝未年的梁元帝肖绎、梁敬帝萧方智因战乱迁都江陵,死后葬于湖北荆州外,所有齐梁两代皇帝都建陵安葬于丹阳。即使是海陵王萧昭文、齐郁林王萧昭业和齐东昏候萧宝卷曾为帝而被废,也按帝制葬于丹阳。帝陵的前面,一殷都蹲伏着两只巨大的异兽:左为天禄,右为麒麟。王侯墓前则设辟邪一对。全国这类六朝石 刻有20多处,分布在丹阳的就有12处,而齐朝的6处全在丹阳。丹阳六朝石刻天禄、麒麟采用了多种动物的群体组合:头似虎;耳似豹,角似羚,蟒身凤翅,四肢如狮,脊背似龟,即使石兽那巨大的尾巴,也不是垂下来,而是甩开去,呈现一种巨大的动势和力量。石雕躯体修长矫健,姿态优美,翘首仰天,挺胸撑足。有的似迈步信游,有的似长啸怒吼。石兽身上那一双飞动的翅膀,似乎随时准备扇动,鼓翼腾飞,那翅翼上极具动感的涡状绞、云纹、雷绞,则更增添了石兽的气势,给石兽以至高无上的威严,仿沸随时准备向天宇进发。石兽整体动势呈S型线,气势连贯,表现出生命的律动、气韵的起伏。石雕之妙在于神采,而神采乃是气韵凝聚的结果。丹阳齐梁石雕,将巨大的石块,渗进了主观的审美情趣,将某种理想、愿望、权力神化了,形成了意蕴深刻、气势恢宏、洒脱秀逸的南方情韵风来。石兽渗进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创造,进而成为气势挟宏的瑞兽、神兽,仍在向我们叙述齐梁历史那不同寻常的一章,叙述着古代的能工巧匠如何将无生命变成生命、将现实变成理想、将瞬间转变成了永恒。
赛珍珠故居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登云山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约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1992年10月31日被命名为“镇江市友好交流馆...
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又名吸江楼。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又称四面佛亭。楼呈八角形整个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楼为两层上层横额题有“吸江...
宝华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南北朝梁代高僧宝志来此结庵讲经,遂易名宝华山。宝华山森林公园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静卧于山林之间的隆昌寺因其“律宗第一名山”的地位,一直也受到四面八方香客的供养,据说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可见其在佛界的威望。隆昌寺是典型的明清建筑群,隆昌寺与其他佛教寺庙不同,它的整体是民间四合院的结构,青瓦白墙,数重院落分散排列,颇为特别。供奉如来佛祖的大雄宝殿以及对面韦陀坐镇的布萨堂就是寺庙的中轴线,沿中轴线往大雄宝殿背后是铜殿、无梁殿小院,往左右两侧各有其他小院,整体结构粗中有细,非常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