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TOP5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 、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造像铭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护法天王像。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内基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开宝元年(968年)敦士元等3人共造菩萨像题记。东壁有两龛相连,内有佛 、菩萨五尊,旁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郑君雅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862年)陈公造像题记一处。4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造像一尊,狮道前有一驯狮昆仑奴。窟两壁开二龛 ,共造像三尊,龛旁有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造像题记三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金刚力士像。5号窟,平面呈长方形,窟内结构与2、3号窟基本相同,西边与第6号窟相通,内有隋大业二年(606年)、唐景龙年间(707年~709)、唐贞元二年(786年)造像题记。6号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为主窟。窟前有三开间两层木构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窟宽10.4米,进深10.65米,高5.35米。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四角各有1根连顶接地石柱,坛基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爷莲须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刻有“释迦如来”、“秀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坛其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跏跌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狮首。石柱四壁均满刻佛、观音、罗汉及小千佛像,数目达3305尊,主要造像均妆彩。窟内所见题记有唐贞元年(785年)、二年(786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年(1142年)造像题记。7号窟,平面呈梯形,内坛基上有佛像20尊,窟顶有八角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纹图案,另有龙蛇凤麟及花草纹图案,此窟为明、清时开凿。石泓寺石窟年代之久、规模之大、造像之多、雕刻之细远近闻名。明嘉靖延安知府刘汝作诗赞曰:“飞阁撑云贱,清泉绕茂林”,“丹崖双绿水,梵室倚苍峰”。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槐公路可直通寺前,也为延安观光游览的重要景点。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北部。总面积3281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1个管理区,13万人。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保安之名始于宋,宋之前无建制。从西周起,历次归属狄、匈奴、金等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保安军,寓永保安宁之意。1269年元降保安州为保安县。1936年为纪念人民英雄刘志丹而命名志丹县。 志丹,地属陕北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拨最高达1741米,最低为1093米。以洛河、周河、杏子河三大水系网形成三个自然区域,称西川、中川、东川。西川人狡诘能干,尚武好强,自诩“中国的文化是黄河文化,黄河的文化是洛河文化,洛河的文化是金丁文化”。有金鼎寨矗立洛河边,气势雄伟古拙,曾为古战场,西川人引以为豪。 志丹境内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山大坡陡,地广人稀。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但分配不均;干旱、冰雹、大风等气象性灾害频繁。动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有粮、油、菜、杂等到8大类50多个品种,以荞麦、谷子、糜子、山杏为特产。中药材资源丰富。矿藏有石油、煤、天然气、矿泉水等,其中石油为大宗,已探明储量为1亿吨。 早在民国初年,反抗精神很强的志丹县民就参加“红枪会”、“哥老会”组织,进行打富济贫、冲击官府的斗争。1926年,王子宜在永宁山建立起中共小组,1929年初,刘志丹、曹力如回到永宁山,和王子宜一起整顿了党团组织,建立起中国共产党永宁山支部和共青团永宁山支部。从此,刘志丹等人就以保安为中心,开始创建陕甘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赤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时属保安县)。1936年4月,刘志丹将军奉命率部东征,在山西三交镇被不明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4岁。6月,党中央 决定将赤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3年4月,“刘志丹烈士陵园”在县城落成,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6年7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保安。7月9日,《红色中华》报发表题为《定都志丹有什么意义》的文章。7月16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志丹,毛泽东亲自接见并就中日战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后有斯诺《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书中预示中国革命将从保安“红都”起步迈入新纪元。12月“西安事变”发生,党中央、毛泽东在保安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原则,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和平解决了事变,促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农牧业来为志丹县经济之主体,素有“山保安、牛羊山、米粮川”之称。从90年代起,石油钻采业一枝独秀,2001年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历史大关,石油贡献率达到80%以上,摘掉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将陕西省人均财政收入第一的桂冠揽入囊中。 群众文艺发达。陕北民歌、戏剧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志丹唢呐、羊皮扇鼓、剪纸、秧歌、灯舞、陕北说书在全省小有名气,羊皮扇鼓作为延安四大鼓之一,可与安塞腰鼓媲美,正逐步走向世界艺术舞台。
万花山位于延安市西南16公里处的杜甫川中,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闻名。这里是中国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传说这里还是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这里集中了上万...
群芳谱,是1986年春新辟,占地1公顷集中种植花草的园圃。园内正中矗立四姐下凡的石雕一尊,仿天女散花的神态,再现了四姐当年冲破牢笼,来到人间后悠闲自适的情趣。园内有东西两亭,牡丹亭和知春亭。“牡丹亭”3字为王廷壁手书。顾名思义,意在赏花.大门上为赵敏生手书“群芳谱”3字。整个园林布局仍为仿古建筑,新辟“群芳谱”的碑文,读来音韵铿锵,朗朗上口,更增游人赏花逸兴。
王家坪革命旧址在延安城西北4千米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总司令部所在地。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各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准备。1946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为了便于指导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从枣园搬到王家坪居住。这里有军委大礼堂旧址、军委作战研究室旧址、朱德旧居、彭德怀旧居、叶剑英旧居、王稼祥旧居等。1968年开始在王家坪革命旧址西边建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纪念原址在凤凰山麓)1973年正式对外开放,陈列展出大量革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