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TOP5
白马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古称金刚崖寺,藏语称玛藏观,建于11世纪。相传它的创建与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下路宏传”的复兴佛教活动的首创人喇勤·贡巴饶赛有关。寺内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雕像古朴浑厚,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佛像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绿荫全中的白塔与古石雕佛像相映成趣,自成一体。
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共有墓葬200余座,其中最大的墓葬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河,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这座墓葬封土堆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每层高约1米,宽3米,其上是泥石混凝夯层,以及砂石夯层和夯土层组合而成的墓墙。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30多万支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牧区。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声,动听迷人。 这里很美,美得足以让你震颤;这里很高,高得让你感觉蓝天和白云伸手可及;这里是一片碧草如茵的大草原。 草原的天,蓝得醉人;草原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不时有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而来。远处,山峦起伏,偶有雄鹰飞过的身影,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 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四十年代初,在这里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
大通娘娘山也称作金娥山。关于娘娘山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相传汉时,山下有李姓二女,年及婚嫁,母欲择配,终不允,母曰:妇人以夫为家,未有终身不嫁者。二女指山曰:此即吾夫家也。遂逃至山巅,后偕其母羽化而去,常呼风唤雨,广降甘霖,造福百姓,因而又名夫家山。千百年来,有关娘娘山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使娘娘山成为豫西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山顶娘娘庙,黄天墓、捞儿撵等景观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故事,为娘娘山披了神秘面纱。
地处著名的小镇纳赤台正中,海拔3700米,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又称纳赤喷泉,一大一小,相距50米,为昆仑山雪水潜流24年后形成,原来修有泉台和泉亭,在2001年11月14日格尔木市发生大地震后,地基因渗水而坍塌,泉亭也大幅度倾斜。目前经过全面改造,已经再次开放。泉台面积也由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建为800平方米,除此之外,还在昆仑神泉泉下修建了面积分别为5000平方米和1200平方米,深达1.5米的大、小神泉潭,并利用昆仑神泉的溢水,营造出了一处高达6米的人工瀑布。大、小神泉潭内还将放养红鳟鱼,可以观景、垂钓、休闲。纳赤台也就成了青藏公路自驾车旅游,或者徒步自行车旅游的很好的休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