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景点 >安徽 >铜陵

铜陵

景点TOP5

  • 1 螺丝山景区
    螺丝山景区

    螺丝山景区位于铜陵市区东端、长江东路北侧,主要由螺丝山、青石山、文山、武山等几个山峰构成,总面积1500余亩,最高峰青石山海拔高度156米,主景点螺丝山海拔高度111米。 本景区自1985年开始兴建“青年公园”以来,园内已先后建有琼楼、叠阁、枫亭、观日台、百步云梯、红枫园及螺丝山广场等景点,并被建设成为“铜都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其中有马尾松、杉木、枫杨、刺槐、泡桐、青檀、粗叶榆等树木几十种,活力木蓄积达 6000立方米。整个景区树木参天、郁郁葱葱,造型各异的景物点缀有致,别有情趣,特别是登“琼楼”鸟瞰市容、饱揽长江和游螺丝山广场赏景玩水、娱乐休闲,已成为市区吸引市民和游客的热点之一。 螺丝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且已列入铜都森林公园规划。开发建设螺丝山景区,既能满足市民生活娱乐的要求,又能体现城市特色,同时也为创建省和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做出贡献。螺丝山景区开发建设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可以美化铜陵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2 长江大桥公园
    长江大桥公园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铜陵市羊山矶下游600米处,是徐州至屯溪南北贯通线跨长江天堑的特大桥梁。大桥全长2592米,其中主桥长1152米,引桥长1440米,桥面宽23米,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综合性能属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大桥桥身轻盈美观,体现了当代桥梁建设的美学思想。一桥飞架,全盘皆活,铜陵大桥的建成对于贯通淮北、江淮和皖南之间的交通联系,缓解大江南北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加速了铜陵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奠定了铜陵市作为安徽腹地一个中心城市的基础。此外,其桥南公园建成了“凤凰涅粲”、“锚钻”、“功德碑亭”等许多小品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长江灌育华夏,被泽子孙,天之骄子,源远流长。长江流经安徽境内四百余公里,沿岸物产丰饶,工业基础雄厚,且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棋布其间,山水之秀,殊于天下。然自古长江亦为天堑,阴路塞途,枘断南北,制约经济,苦患久矣。而今安徽境内第一座江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屹然而起,绝江不假舟楫,天堑而成坦途,此乃铜陵之幸、安徽之幸,长江之盛事也。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取预应力混凝土双塔扇面斜拉之设计,结构合理,造型新颖,气势雄伟,巍然壮观。其主桥长一一五二米,南北引桥长一四四0米,总长二五九二米,索塔高一五三六点六五米,主跨径四三二米,桥下按一级通航标准设计,通航净高二四米。为此类结构桥中世界居三,亚洲为最。与桥配套的公路北经合肥接徐州,南抵黄山向江西,亦为华东腹地一交通主脉。

  • 3 铜陵市
    铜陵市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普济圩农场,2003年末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万人。 市花:牡丹,桂花。市树:泡桐,广玉兰 铜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陵物化地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丰富,有88科600余种,凤丹是南方牡丹的代表,丹皮还是珍贵的药材,生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生姜与凤丹都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稀有水生动物有白鱀豚、江豚、扬子鳄等。 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投资软硬环境良好。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铁路连通浙赣线、淮南线,连接上海——武汉的铜九铁路即将新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贯通大江南北,沿长江走向的快速通道使铜陵与东至上海、西至武汉的广阔区域紧密相联,南北向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沿江高速公路正在积极建设,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鎔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铜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各类经济园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03年底,已有188家企业进入区内,完成投资总额达68亿元,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家,合同利用外资332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6万美元),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3亿元和10.7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14591元,居全省第2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535元和4247元,分别列全省第4和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09元和2791元,列全省第5和第3;城镇化水平52.3%。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

  • 4 铜陵螺丝山
    铜陵螺丝山

    螺丝山景区位于安徽铜陵市区东端、长江东路北侧,主要由螺丝山、青石山、文山、武山等几个山峰构成,总面积1500余亩,最高峰青石山海拔高度156米,主景点...

  • 5 东胡休闲中心
    东胡休闲中心

    铜陵市东湖休闲娱乐中心地处铜陵市沿江快车公路北侧,离市区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东湖休闲娱乐中心由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投资。该“中心”整个区域占地120...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嗨游景点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