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
景点TOP5
龙尾沟风景区位于青龙山镇东15公里的卧龙村,青龙山主峰东侧,总面积约3500亩。由自然生态植被和水保治理生成植被构成景区秀美的风光。春夏秋三季林木枝繁叶茂,花草郁郁青青,珍禽野兽隐没于丛林深处。根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树种资源18科68种,野生草木植207种。其中尤以药用草木植物出名,有人曾挖到过野生人参,采摘过野生灵芝。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狐狸、獾、貉、鹞子、杜鹃、云雀等约200余种。这里是奈曼旗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青龙山的子妹山青凤山巍峨耸立,奇竣险拔;龙井泉涓涓细流、滋润大地。龙泉寺残存的庙台、契丹辽墓群遗址为景区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兴源寺座落在旗府所在地的库伦镇东部,通辽市库伦旗在清代素有“小五台山”之称,境内庙宇林立,兴源寺是其中最大最中心的一座,不仅规模宏大,造型也美观。兴源寺兴建于清代顺治六年,竣工于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皇帝赐额兴源寺。 后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厢殿一座。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正殿的前面,沿着中轴线修建面阔九间,进深九间,通称九九八十一间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门殿。两侧又对称地修建配殿和钟鼓楼。这次扩建和增建,用六年时间才告竣工。其后历任札萨克达喇嘛屡有修茸,但只是局部和小规模的。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和增建,主要是重建正殿。在建筑结构上采取汉藏结合式,为二层建筑。并在兴源寺和与兴源寺相邻的象教寺(建于1670年)四周筑起高大的围墙,使兴源寺和象教寺连成一片,形成占面积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工程历时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此寺北靠巍巍群山,南临穿街越柳的库伦河,周围翠柏苍松环绕,鸟语花香。从建筑布局看,殿堂楼宇的设计博采汉、蒙、满、回等民族建筑风格之长熔于一炉,铸为一体。同时,还巧妙运用了形体组合和空间对比,于严整中求谐调,封闭中求疏朗,闭而不塞,庄严典雅。寺院中古松掩映,使殿堂显得更加幽静肃穆。置身其间,别有情趣。真可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似重庆”,目前,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之一。
珠日河草原旅游区距通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02公里,隶属于通辽市旅游局。旅游区占地6000亩,总建筑面积为3250平方米,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五个殿堂式迎宾包,坐落在1.2米高的平台上,气势磅礴,造型典雅,富丽堂皇,两侧是18个豪华型固定包和14个传统毡包,组成蒙古包群。建筑的正南面是周长为1000米的赛马场,通辽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就在这里举行。旅游区为游客开展丰富多彩活动项目,主要有马队迎宾、赛马表演、祭敖包、博克(蒙古式摔跤)表演、访问牧户、射箭、打布鲁、骑马漫游、骑骆驼、乘勒勒车、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还可品尝到手扒肉、奶茶等蒙古族风味食品。
大乐林寺全称为吉祥密乘大乐林寺,位于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北侧。大乐林寺始建于1993年,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满足哲里木盟广大信教群众的愿望,以原莫力庙为模型而建(又说该寺前身为莫力庙,移地重建)。1997年9月落成,总投资约800多万元,占地面积约13500平方米。199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喇嘛教依法活动场所。 大乐林寺有喇嘛18名,宗教职员13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五、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祈愿会、嘛呢会、吉祥颂、满金大会
扎鲁特系蒙古族部落名,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由蒙、汉、回等13个民族组成。全旗土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扎鲁特北部为高山,中部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和沼坨。矿藏有煤、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石灰岩、铜、铅、锌、银、金等。名胜古迹有金界壕、辽代文化遗迹阿贵洞、山地草原旅游区、皇太极和荷叶花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