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景点TOP5
十七世纪初,台江内海一片汪洋,西岸以一鲲鯓为首串起南北七座沙丘,而七座位于东岸的山丘,型态恰似一只展翅的凤凰,「凤凰古城」的美名不径而走。今汤德章公园一带是过去府城地势最高处,名为「鹫岭台地」,郑成功在这盖了第一间官方庙宇-北极殿,主祀明朝守护神玄天上帝;附近香火鼎盛的天坛,每到正月初九天公生,整座庙宇满是前来朝圣的信徒,热闹非凡;而悠扬的圣歌则常在另一头太平境马雅各布纪念教会响起,还有一旁的奉茶小馆静静为旅人砌着一壶壶名为「人情味」的茶品。日治时期之前,台湾尚未建立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数据得仰赖香港提供,每年夏秋来袭的台风往往造成巨大损失,日人入台后,为掌握气象资料,明治31年(1898年)在这完成台南第一座公共建筑「台南测候所(观测气候的场所)」,这个位于花园町(今公园路)的新式建筑,共三层楼、十二米高,由于其特殊的外观造型,老一辈的台南人都称呼它为「胡椒管」。随着时间的更迭,海岸线退到安平外海、附近盖满高楼建筑,这里早已不是府城最高处,再也看不到夕阳;科技的演进,计算机取代了传统人力,却无法取代过去一世纪来的历史记忆,每每经过这里,我总不忘抬头望一下那独特的造型烟囱,期待一旁的洋红风铃木再度盛开。
曾文溪口是一片湿地,蕴含丰富的资源,是候鸟的觅食及栖息地,其中最著名的鸟类是黑面琵鹭。黑面琵鹭是濒临绝种的动物,目前全球仅存三百多只,曾文溪口得天独厚,每年来此过冬的黑面琵鹭多达二百多只,因此台南县政府特别重新规划七股工业区,开辟一块黑面琵鹭保护区,供大家欣赏及了解黑面琵鹭的生态。
位于官田乡,因形状蜿蜒如珊瑚,故又称为珊瑚潭;主要的风景点有雄伟的大坝、泄洪道,林木绿荫的三角埤公园、香榭大道,庄严的天坛、静态公园等,处处是美景。大坝石堤是目前少有的半水力冲淤式土石坝结构,站在这里,可以远望碧绿的潭水和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岭,俯瞰天坛、舞风榭等风景,视野非常的广阔。
鹿港位于彰化市鹿港溪西南,靠近河口的地方,为台湾省重要的历史古镇之一,在清朝时,是台湾第二大都市。关于鹿港地名的由来,有人说鹿港是当时台湾米的二大输出港,港口码头设有许多米仓,仓库建成方形的成为“鹿”,建成圆形的称为“菌”,而此地以方形的较多,所以鹿港也就是“米仓之港”。也有人以为当初开辟港口的时候,附近有许多的鹿群。更有人说,鹿港的地形像鹿,说法莫衷一是。这里自明朝郑成功时期开始,就是汉人移民登陆、开垦台湾中部地区的入口处。到了清朝康熙末年,已经发展成为台湾沿海岸的商港兼渔港,以捕乌鱼和载运米粮为主。 鹿港仍保留众多古迹且相当完善。其中最负盛名的有三大古迹、八景、十二胜。三大古迹是文祠、龙山寺、天后宫;八景是曲巷冬晴、隘门后车、宜楼掏月、瓮墙斜阳、兴化怀古、新宫读碑、北头晚霞、钟楼撷俗;十二胜为意楼春深、金厅迎喜、铳柜风云、语江烟雨、石碑敢当、半井思源、日茂观石、古渡寻碑、威灵遏刀、椿树对奔、圣亭惜字。并开辟有民俗文物馆、民俗艺术馆陈列保存鹿港文物。供游人观览先民历史遗迹。民俗文物馆馆舍为一幢模仿文艺复兴式样砖造楼屋,原是清末显贵辜显荣的故宅。馆内展示先民食、衣、住、行、娱乐等历史文物及有关彰化县各种文献资料、书画、先贤遗墨等。除了定期展览外,并经常举办民俗研究会、座谈会及各种民俗竞赛,使鹿港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俗重镇。 源自华南民间、承传古老风味的鹿港小吃和手工艺品非常著名。小吃品种众多,主要分海鲜、茶点和小吃摊三大类。
位于金城西南郊,完工于1968年,乃一仿古宫殿建筑,为纪念明末抗清英雄郑成功而建。明末清初,延平郡王郑成功由厦门转进金门,在岛上留下很多历史遗迹。祠址位于夏墅村后高岗,视野宽阔,为当年郑氏海上观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