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
景点TOP5
斋堂城遗址是东通京师、西达河北省至蒙古高原的大道,明代建城于此,扼守古道通途。清代斋堂城是宛平县齐家分司驻地,又是平罗营驻防地。城四周古迹有西斋堂村的宝峰寺、弥勒寺、娘娘庙,东斋堂的龙王庙、戏台、关帝庙、天仙圣母行宫、明毛立芳将军墓、城隍庙城呈方形,长宽各1里。建于明万历后期。城内有3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嘉庆六年(1801)因清水河山洪泛滥,冲毁南部城墙。1937年东门顶楼失火烧毁,西城门1937年被日军拆除。
黄草梁东南距大峪约43公里。海拔1737米,属西山。为燕山期以来形成的复式向斜山。山势和缓,顶部呈倾斜的岩溶高原形态。东南侧断层、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一组呈北西向平行排列的沟谷,为泥石流多发区。岩石透水性强,顶部较干旱,900米以上的阴坡和沟谷地带有栎林、桦杨林及其萌生丛,以下多为灌丛。山麓地带有核桃、杏、柿树。黄草梁与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遥远相望。这里主峰海拔1773米,为北京市西南地区高峰之一。登山远眺山连山、峰连峰、峰峦叠翠,连绵起伏,直到天边。如果在这里看山海日出,则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黄草梁上的沿字号敌台施工细致,用料精实,虽经四百余年风雨剥蚀,至今仍雄姿依旧。
八奇洞古洞幽深,全长1350米,以独一无二的褶皱“8”字以及八大奇观而著名,因此被誉为“天造地设,神洞奇观”。历史上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佛教在我国晋朝刚传入燕城时,许多高僧就是在潭柘寺这一带传经布道,因此,洞中有很多神似的佛祖像,和众僧修行图。
玉河大道(39张)玉河大道又称为西山大道中路,东起今石景山区麻峪村,跨浑河(永定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官厅、峰口庵、黄石港,到王平口止,全长约27.5公里。 西山大道又称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 新潭古道是指从辛称通往潭柘寺的古道。辛称古称新城,是永定河上的一处渡口,清代被洪水冲垮,分为东、西辛称两个村子。新潭古道从新城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 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河一些分支古道构成。其中,玉河古道保存基本完好,有着上千年左右的历史;更有距今两千年左右的西山大路北道,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壮观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会集,被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丰富的一个部分。 京西古道由三条主要大道构成,除了王平古道之外,还有连接潭柘寺的是庞潭古道与芦潭古道是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您或许想象不到,这座千年古刹周边当年又是一种何样的活色生香……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 芦潭古道东起卢沟桥西至潭柘寺为京西古道南路之一路古香道。沿途经长辛店、东王左、沙窝村、辛庄、大灰厂、石佛村、到戒台寺在翻过西峰岭经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 玉河古道东起大峪村,西至王平口。大峪至圈门的一段古道已经消失,从圈门至大寒岭关城一段古道保存较好。其中在峰口庵关城往西南行百余米,就可看到令人震撼的“蹄窝奇观”,在只有13米长,1.5米宽的岩石上,有大小、深浅不等的蹄窝达百余个。
百花山距市区120公里,被誉为“北京西南第一高峰”,海拔高度为2035米,景区内分布着290多种植物,山腰地带还有上万亩人工松林,山顶还有近2000亩北京地区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亚高山草甸,景区内还活跃着珍奇动物近400多种,其中由千余个巨大的蚂蚁窝构成的“蚁冢千丘”景观,更是北京地区难得一见的生态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