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TOP5
聊城旧城中央,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 主楼为木结构,4层5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1956年,该楼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柳林黄河三峡是最美的一弯。这里不仅有风光瑰丽的自然奇观,更多的是历史与人文的积淀。山西省柳林县黄河三峡母亲峰旅游景区横跨秦晋两省,其所在地柳林县三交镇是全国最大的红枣集散地与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三交镇是柳林县和石楼县交界的地方,黄河对岸又是陕西省绥德县与清涧县接壤的地方,所以三交自古就有“鼓击震两盛鸡鸣惊四县”之美誉。柳林黄河三峡由黄河大峡、龙泉石峡、屈产峡组成,涛走云飞,气势恢弘,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屈产河与龙泉水分别从黄河两侧在同一地段注入,三河交汇,形成世界地理中十分罕见的水面十字路口。旁边就是天下黄河第一碛---土金碛,巨澜翻卷,浊浪滔天,蔚为壮观!乘坐游艇、快艇、皮筏或古老的木船,在黄河中尽情冲浪,安全又刺激!在母亲河中游赏,如同在母亲怀中挥洒童真。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一时物我两忘,进入天人合一的人生最佳境界。河中翻卷的大浪花,两岸的峭壁与奇石,山上飘下来的粗犷山歌,使人恍若画中,仿佛梦中。行舟未半,就可看到天然母亲峰映入眼帘。面部表情太逼真了!一座酷似母亲的山峰静躺千年,阅尽人间风雨,终日守望着滔滔而过的黄河。这里有一段美丽的典故,传说大禹在邻近三交的孟门治水时遇险,大禹妻子为救丈夫,飞身挡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大禹妻子却坐化成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把禹王娘娘坐化的这座山尊称为“黄河母亲峰”。李闯王东渡黄河,留下一座吞吐烟云的闯王寨。古老的寨门上有羊皮写成的“闯王寨”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山顶上有闯王行营遗址,李闯王点将台,李闯王展览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点有神鹰报警、狮虎双峰、仙狐避难、原始古峡(情人谷)、蟒蛇出洞、古道石驼、群蛙探水、黄河天书(天然壁画)、水族龙宫、天壶瀑布、沧桑古堡、祭母台、同心石、闯王练箭处、木石缘、五哥放羊仿真雕塑、黄河擂台、黄河九曲阵、黄河野战基地……景区内还有红色旅游一条线:红军东征渡口、红军东征纪念馆、周恩来旧居、毛泽民征粮处、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山西省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可使人陶冶情操,倍增爱国豪情!无边风月无限景,黄河青山夕照明!俗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看黄河,游黄河,泛舟黄河,冲浪黄河,不可不到风光瑰丽、人文荟萃的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
红枣园林是碛口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临县是全国最大的产枣县,号称“天下红枣第一县”。 满山遍野的红枣园林和瓜果树、小杂粮以及各种蔬菜,凝聚成一处一处的黄土公园。在黄土高原上的红枣园林游览,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活情趣。进红枣人家作客,更能品味黄河儿女的纯朴厚道。
武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五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地。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三十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 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则天庙的始建在唐天宝七年( 747)之前,清朝初年,被改名为“水母庙”。为何改名?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宋代以后至明清统治者对武则天谩骂最甚,故官方把她的把庙改掉以示贬责与除灭;其二,武则天与水有关。南徐村东南有条小河称为泌水,是从武氏深井自流而成,千百年来浇灌农田数百顷,造福一方。因此,人们把这一井泉称为神福泉,认为是则天圣母赐给家乡的福水,所以改武则天庙为水母庙,或称“则天水母庙”。到宣统元年,才恢复了“则天皇后庙”的名称。 相传,则天庙原计划建于南徐村东南的泌水源头,正当人们作好地基立起梁架时,一夜大风,把全部木架刮到村子西北。村里人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知县看后也百思不得其解。正在疑惑之时,走来一位老翁,他说:“神皇一朝天,修庙该占乾。”在场人等如梦方醒,于是决定斋戒三日,就地建庙,即则天庙现址。地处南徐村西北,正当乾位。 现存武则天庙正殿为金代皇统五年(1145)的建筑,是庙内建筑群的中心,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它用料粗壮,外观雄伟,柱头有卷刹,斗拱作双昂。在营造法式上采用减柱造,殿内只有两根柱子巧妙地用在神龛后侧,使大殿显得宽敞舒适。顶部坡度平缓,出格较大,保存了唐代建筑的风格。 正殿内神龛属宋金时代的构件。前部斗拱制作华美,神龛上方有一条悬塑走龙。它头小颈细,举步向前,回头顾后,造形生动优美,正是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称帝的典型象征。在古代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推演于家庭中,父为乾,母为坤。武则天称帝为真龙天子,但她又是个母亲,位占坤地,所以这里塑的是一条在地上行走的真龙。武则天彩塑像头戴金色凤冠,身穿云纹霞帔,怀抱如意,端坐龛中。宽额广颐,面目慈祥,一副含蓄的表情,像在与民同乐。 则天庙舞台是一座卷棚顶式的明清建筑。在舞台内壁上保存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戏剧演出题记71条。他们出自演员之手,字迹潦草,章法也差,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晚清到民国初期这一地区戏剧活动的真实面貌。从这些题记中可以知道,当时在山西省中部的汾阳、祁县、太谷、平遥、清源、文水、介休、孝义八县中,至少有34个戏剧团体,演出剧目最少有71个。这些题记是研究地方戏剧史的珍贵资料。 舞台南面正对山门的是武则天雕像。该雕像取中年女政治家的身态,不穿衮袍,不戴冕冠,凤冠与龙钗都是缩小了比例的象征性头饰,以显露其面部与体态美,总高已5米,台高4米,台基边长9.9米。雕塑台正面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题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已成为武则天庙的独特的新景点,倍受游人青睐。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2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植被茂密,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