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
景点TOP5
武则天纪念馆,老百姓称为则天庙,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古迹。307国道从山下穿过,东距则天庙数十米,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从山西省会太原乘车南行60公里便可到达。 武则天纪念馆占地2.6万平方米。从中轴线上看有山门,雕像,舞台,正殿;两翼殿宇有钟鼓楼,碑廊,配殿,偏殿;雕像两边分别是丰碑和升仙太子碑、八角回音亭等;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则天庙以武则天女皇的特定身份和它本身的文物价值名扬中外,是全国惟一的一座女皇主庙宇。1996年12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天庙正殿是庙内建筑的中心。它原建于唐代,现存结构是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的,但在殿内与顶部仍保存了一对唐代金柱与部分唐瓦唐砖。殿内梁架建造中,采用了三角形组合与杠杆原理分散了顶部对大梁的压力,故大梁跨度很大,经800多年承受压力而未见弯曲,整座建筑被专家评为唐宋建筑中的杰作。庙内有武则天政绩陈列,武则天家族史料陈列,全国与武则天有关的名胜古迹陈列。游客在此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封建时代杰出女政治家的不朽业绩,还可以看到她留在全国的文化遗产。
凤山道院位于离石市北的凤山腰间,原名“天真观”。远远望去,“名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十分醒目,这是一处风景秀丽,古建别致的千古胜迹。登山眺望,市区新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据史料记载,此观建于元代,后遭兵火焚毁。明景泰元年(1450)重建。相传,这座“白云缭绕”的仙山琼瑶,是为了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观内分上下两院,依山就势,布局各异。主要建筑有黄录宝坛玉皇楼、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三官楼、雷公殿、白云洞(即陈抟殿),附属建筑有关帝庙、土地庙、五道庙等。玉皇楼为重檐歇山顶,四斗三挑、偷心结构。读书楼在三孔丹室砖窑上奠基。白云洞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七铺作,双抄单下昂,殿内有近30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上部为“十次神主显现图”,下部为“武当山全景鸟瞰图”,分别绘有八宫、十岩诸景点,是一幅完整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壁画。凤山传说很多,数宋代陈传老祖的持说尤为出奇。陈抟,字图南,号希夷,安徽亳州人。相传,一日忽来一位老道,鹤发童颜,衣帽不整,冬日酣睡凤山脚下士洞中,多日不醒,偶然醒来,或持帚清扫,或闭目养神,从不见食人间烟火,一时被传为神话。一日,一华山道士路经石州,偶过土洞,纳头便拜,随吟诗一首:“左洞帘前碧水流,白云缭绕凤山头。几年不见陈祖面,今逢希夷在石州。”一语点破先生姓名,一时轰动全城,人群纷至,争相一睹道骨仙风。先生已无疾而终,犹自盘腿打坐。容颜依旧,异香扑鼻,白云绕洞,冉冉升空。其骨即葬于洞旁。后来华山道士集众来取骸骨,将遗骨分包背运,行至城南,顿觉骨重如山,难以举步,只好重返凤山,复葬洞旁。后人尊为世尊老祖,在凤山专修庙宇(现白云洞),从此,香火祭祀者不绝,将先生奉若神明。每逢农历正月廿六,是观内一年一度的凤山庙会。这天,是道士孙云际先生的诞辰日。孙云际,名浩远,号乐阳子,玉亭(今离石)人。精通天文地理,从业儒学,幼年在玄都万寿宫出家,17岁人凤山道院拜陈希夷老祖道场门下苦行学道,炼精淘丹四十余年。一面守持经录,修建殿堂,一面添设香火,侍奉万灵,乃至为民祈祷。数百年来在民众中享有盛望,当地民众一直把他的诞生日,作为凤山庙会之日进行祭祀。庙会前后,四方香客朝山者络绎不绝,整个山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灯火辉煌,烟火缭统,爆竹轰响,声震州城,俗称“遇仙”。 近年来,采取地市拨款,群众集资等多种形式,对观内主要建筑进行了维修、彩绘,使古建恢复了原貌。新筑青石台阶400级,并配装了汉白玉石质栏杆,筑游览亭两处,在观上的凤山巅新建凤山公园,已与道观连为一体,形成以文物古迹为中心的游览胜地。
位于离石市西12公里处,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安国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寺院建筑、古城堡建筑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区。一代廉吏于成龙出仕前在安国寺读书励志6载,后成大业,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离石区现已投资800余万元修通6.5公里的安国寺旅游专线。安国寺内主要建筑有佛殿、铜塔楼、读书楼等。佛殿内有彩塑菩萨3尊,壁画124幅,造型生动,色彩明亮。吕梁市离石区有关部门今日透露,该区将把一代廉吏于成龙曾经读书的安国寺,建成全省第一个廉政教育基地。
红军东征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36年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建立抗日山西根据地的历史业绩而立,是省级规模的纪念馆。馆舍位于石楼县城,建筑面积1.1万平米,主体建筑占地1100平方米,分展厅与纪念碑两部分,整体建筑气势恢弘,造型优美,碑体直耸云天,型如一艘前进中的帆船,象征着红军精神永存。是一处省,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院中,一个小红军战士的大理石雕像耸立当中。展厅的正中悬挂着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军东征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牌匾,厅内由序厅和四个展室组成,分别陈列有革命文物75件、史料70余份、历史图片190多张,完整地再现了当年红军东征的历史壮举。展厅中一幅巨大的红军东征电动沙盘模型,运用声、光、电科技手段直观地再现了红军东征战斗的全过程。左右两厅陈列有老领导、老红军的题词30余幅。馆背百级台阶以上,是“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纪念碑”,两侧是亭台、花草和一排排的青松翠柏。
庞泉沟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城西北100公里的关帝山腹部。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达14430。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区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3—4度,相对湿度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左右。区内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水潺潺,有植物60余科500余种,其中药材达200种以上,也是珍禽异兽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鸟类有15目40科150余种,兽类6目11科8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昆虫上千种,菌类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颧、金雕等。是人们避暑、疗养、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关帝山主峰,也是保护区内最高山峰,以华北落叶松著称全国。登峰远眺,一览众山小,翠绿荡漾,云雾缥缈,令人心旷神怡。东侧为海拔2670米的云顶山,山顶草甸平坦、辽阔,黎明观日出,更令人感慨万分,留恋忘返。尤为壮观的是夏日“天门瑞气”:雨后乍晴,茂密的森林中水气蒸腾,在林海上空飘荡的气团被夕阳斜照,与青翠欲滴的山林反光相映成辉,五颜六色,岚气弥漫。在交城与方山的分水岭上有一六角攒尖亭屹立,黄琉璃瓦作,庄重典雅,檐下悬有“文源晚翠”横匾。站在亭中放眼观望,松涛滚滚,青山相叠,位于西北方向的“笔架山”形象逼真,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满山青松清秀挺拔,别有风趣。山脚下大沙沟内水声轰鸣,一股清泉从陡岩悬石上飞流直下而为文源,被树叶撕碎的光斑照耀在瀑布上璀璨耀眼,瞬息万变。掬一口饮之甜润凉爽,飘飘欲仙。不远处三株巨松一字排开,顶天立地,形似宝塔昂然屹立,树梢的松球随风摇动,恰似塔上悬挂的风铃,俗称“古树宝塔”,与“龙泉飞瀑”相映成趣,风景迷人。还有“雄狮夕照”、“凤凰视塔”等数十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使你惊叹大自然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十几年来,国际学者和太原及周边地区的游人纷至沓来,在“避暑圣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获益匪浅。在当今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纯洁和伟大,都愿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风光。庞泉沟位于方山县城以北30公里处,是以保护国家一类野生动物褐马鸡为主的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的主要林区,涉及4个乡、2个国营林场,面积1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区内山高林密,沟谷交错,是野生动物生息的良好场所,现有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褐马鸡两千多只。不曾到过庞泉沟,难以领略原始森林的古老、浩瀚与神秘;身临庞泉沟,便觉都市风景都黯然失色。庞泉沟的美,美在质朴无华,浑然天成,无一丝人工雕凿之痕。清新纯净的空气包容、呵护着远道而来的每一位游客;蓝天、大地、丘陵铅华洗净般一尘不染赏心悦目;潺潺溪水轻柔地流淌,像纤纤素手为游人注入一丝生命的平缓;古老凝重的原始森林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发出肃穆低沉的低吼;伟岸的松柏,优雅的白桦,繁茂的灌木舒枝展向天起舞,飘洒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卷;形态迥然各异的嶙峋怪石不失古拙苍劲,凝结为一尊尊巧夺天工的奇观壮景;许是这迷人的庞泉沟太幽静平和了,那清冽的山涧瀑布虽不壮观却欢快忘情地奔腾欢跃,飞溅起颗颗珠玉,飘洒出串串音符,山谷轰鸣、震颤着、击打着,奏出一曲曲非凡的人间仙乐,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保护区内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以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人,山内有“孝文古碑”、“云顶日出”、“雄师夕照”、“天门瑞气”、“笔架生辉”、“文源晚翠”、“龙泉瀑布”、“古树宝塔”,构成庞泉沟的“八大景观”,多姿多彩,若虚若幻。庞泉沟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也是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带。除落叶外,还有白榆、白桦、白杨等树种,林木整齐,单位蓄积量高,是山西境内经济价值最大的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有大量的党参、黄芪、甘草、菖蒲、连翘、桔梗、柴胡等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