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TOP5
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O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荫蔽日,景色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到公元 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这些说法尽管有些荒谬、臆造,但作为一地风光仍受到人们的保护,屡增建筑,越来越完整地向传说中的人祖山方面发展,给这里留下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庙,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
山西侧的壶口瀑布在壶口的正面,可以下到瀑布下近距离观赏瀑布和黄河,山岩多。视角好。景区内有观瀑洞(龙洞),是一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从下往上看瀑布,瀑布壮观无比。
霍州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构,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是我国现存古代衙署(州级)优秀典范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原占地面积38500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岁月沧桑,天灾战祸,州署现存面积为187O0平方米。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现存建筑分别有: 谯楼: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二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1985年塌毁,1990年复修。 丹墀:位于谯楼与仪门之间,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 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 甬道: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 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 月台:大堂前平台。 大堂: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 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 内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 科房:大堂前东西两侧,回廊式,硬山顶建筑,两边各17间,归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1524)知州宇文镛建。 近年来,经文物专家多次研究考证,霍州州署作为古代一级衙署保存之完整,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有关专家学者对州署的保护开发极为重视,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王曲东岳庙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山上柏树繁茂,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有山门、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
陶唐峪是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位于山西霍州市城东20公里处,因尧曾避暑于此而得名,整个景区以一水为带,贯穿始终,陶唐峪山雄水奇、谷幽石丽,既有江南水乡之典雅娟秀,又有北方大山之雄奇伟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