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景点 >甘肃 >酒泉

景点TOP5

  • 1 敦煌阳关景区
    敦煌阳关景区

    阳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处,是由汉唐历史遗迹、大漠自然风光、生态农业观光以及阳关博物馆等景观构成的具有文化价值...

  • 2 榆林窟
    榆林窟

    位于甘肃西北敦煌不远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

  • 3 第四二七窟
    第四二七窟

    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一百七十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隋文帝在致力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极力提倡佛教,使中国佛教出现了全国复兴局面,南北朝时期“南重义理,北重禅行”的风尚也走向了南北统一。  隋文帝曾下令于瓜洲崇教寺建造舍利塔。短短三十七年的隋朝,在莫高窟竟开凿了七八十个洞窟。  此窟是隋代最大的洞窟,继承了北朝中心塔柱的形制,分前后两室。后室贴壁塑三铺大立佛,佛教称其为三身佛(法身、报身、应身)或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几尊塑像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隋代塑像的显著特征。自隋代开始,塑像的敷彩装饰有了突破性的变化,那种北朝时期只用几种单色作简单平涂的装饰,为丰富多彩的织绵图案和五光十色的璎珞佩饰所代替。有些部位还以黄金贴饰,更显得交光互映,华贵富丽。彩塑的衣裙上有不少以狮、凤和连珠纹构成的图案。这是吸收了波斯纹样的风格后出现的织绵图案,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纺织工艺的高度水平,也反映了隋王朝与波斯等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来关系。  在主室四壁和窟顶的大部分壁面上,布满了小小的千佛,上下各以一色相错,斜看同色相联,形成一道道色光,避免了视觉上的单调,也增强了宗教神秘感和艺术上的装饰作用。  总的来看,隋代的石窟艺术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探索创新的趋势,在佛教艺术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前室窟檐是宋代重修的,在横梁上有“大宋乾德八年”(969年)的墨书题记。乾德只有六年,这是因为敦煌地处边远,消息传递缓慢而造成的。这里的几身天王和力士,高大威武、气势勇猛,天王脚踏“恶鬼”,颇有压倒邪恶的气魄。

  • 4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位于敦煌城西120km处,西接库姆塔格大沙漠,南与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接壤。保...

  • 5 第二四四窟
    第二四四窟

    这是一个开凿于隋末唐初的洞窟。窟内塑三世佛。南面的是过去佛(迦叶),西夏的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北面的是未来佛(弥勒)。他们的两侧分别塑了胁侍菩萨或弟子。三世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为数不多,从塑造的时间来说,这个上窟是最早的,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造型上来看,这几身塑像身体紧靠壁面,体积略显扁平,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充分表现了由北朝的秀骨清像、婉鸦俊逸向唐代的健康丰满过渡的特征。  南北两壁上部画飞天、天宫栏楯,中部分上、中、下三层画说法图各八铺。这些题材和这些壁面布局是这个时期洞窟的特点。  窟顶残存的木质十字形框架与部分斗都是隋代遗物。  东壁的门上有五代画说法图一铺和西夏画立佛、男供养人各一身。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嗨游景点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