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
景点TOP5
人杰地灵的江油以奇峰突起、清新幽奇的山峰和李白故里而闻名,近年来,又因著名武术大师海灯法师的影响而成为川北的武术之乡,可谓文武之光,交相辉映。此外,江油城郊的佛爷洞、金光洞均为川北名胜,作为古蜀道的重要通道,沿线古迹甚多。 李白纪念馆位于李白故里的昌明河畔,是一座具有唐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气韵飞动,豪放不羁,馆藏4000多件有关文物,其中的李白真迹复制件和明清以来李白诗集的各种版本尤为专家学者关注。
位于安康市花园乡与谭坝乡交界处,距离市区45公里。山体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主峰海拔达1547.6米,是市境内中部最高的山脉。牛山山势高峻挺拔,奇峰突兀,形似牛头,因此得名。牛山林木青翠,景色优美,现存有牛山庙、金牛洞、防御石城、帅旗墩等遗迹和景点。牛山庙创建于宋代,后世屡经改建维修,均立碑记存,现有碑17块。牛山主峰上有“望京石”,相传是黄巢起义在牛山上练兵,每日练毕,都要立在此石上,面北盟誓,要推翻唐朝,扫平西京,因此人们便称此石为“恨京石”或“望京石”。牛山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安康八景之一。
柏林沟古镇位于四川广元市所辖的元坝区,据道光年间《广元县志》记载:“先祖(刘备)留中郎将霍峻守葭萌,蜀定后,废葭萌迁东山下更名汉寿。葭萌县东汉时属益州广汉郡,今四川保宁府昭化县东南,即广元柏龙堡,柏林驿,是为葭萌故地。” 柏林沟地处古蜀道要冲,汉代以后,蜀地东防空虚,故在蜀道南路柏林驿筑城设防,利用蜀道与阆苑等城连成一片。东有九龙山之险要,南有烟灯山之高峻,西有剑门、牛头山之屏障,北有梅岭关作后盾。但后因入蜀主路改道,使柏林沟成为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偏乡僻壤。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柏林沟至今古风尤存,古建民居保存完好,堪称残留在世的川北民居之“标本”。现存有石板古街五百余米,街道两旁穿斗结梁的古建依旧,蜀道风情尚存。街中存有三层楼台“奎星阁”(又名钟鼓楼、财神楼),其楼高十五米,上层为奎星楼,中为戏楼,底则乃石板街道穿楼而过。旧时远道请来的戏班当街唱戏,四乡八岭的百姓闻讯而来,挤于街头引颈长望,好一幅繁荣的景象。睹物思情,那高亢的秦腔蜀调、喧天的锣鼓鞭炮以及满街满镇的笑语,仿佛就在耳畔眼前。 石板街头现存有一古刹,其名为“广善寺”。该寺基于汉,沿于唐宋,盛于明清,后毁佛而建粮仓,现又全部复修。重塑如来,梵音再起,善男信女虔诚而来,香火一日盛过一日。寺中有两棵参天古柏,传说乃蜀国虎将张飞引军过此所植,其树高三十余米,枝繁叶茂,如两把巨型的遮阳伞,撑于门两侧。柏梢常聚鸦无数,鸦们早飞晚归,年年若斯,成为当地一大景观矣。立于广善寺门,头顶古柏,清风徐来,眼前古街上炊烟袅袅,偶有农夫牵一老牛顺街而去,那牛蹄踏着古老的石板生出了一派空灵之音,与寺中木鱼之声交相回响。这时的你由然而生秦月汉关、唐诗宋词之情,感宇宙无穷,叹人生苦短。此情此景,与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匆忙喧嚣,恍若隔世。两眼微闭,心静若水,波澜不兴,宠辱皆忘,整个灵魂和心境都得到了这古镇的古风的洗礼。 柏林沟有“五岚”胜迹:代表黄色的金岚寺,代表红色的赤岚寺,代表黑色的岚坦寺,代表白色的岚黎寺,以上四寺为柏林沟四大崇林,而代表蓝色的却是一道古桥名为岚溪桥。 岚溪桥位于柏林沟下场河上,明代为木桥,后毁于洪水,明正德五年修为六孔石平桥,清乾隆年间又被冲毁。传说西汉时期,村中穷书生魏奎元与富家小姐兰瑞莲在岚桥上面邂遇生情,私定终身,但兰家嫌弃魏家寒微,不允这门婚事,并将瑞莲另许豪绅。但兰小姐不受封建婚姻制度的约束,冲破阻力暗里与魏公子相恋,在嫁人前约定魏公子在子夜时分于岚桥相见,然后私奔。魏元奎按时赴约,但瑞莲小姐因父母看管严厉迟迟未至,忽然夜里山洪骤涨,水势渐渐淹没桥身,魏公子为守爱人之约,紧抱桥栏不愿离去,后被水淹而亡。当洪水退尽,瑞莲小姐赶来赴约时,但自己心爱的人儿已经死去,兰小姐悲痛之余当即投岚溪自尽。第二天清晨,兰家派人打捞小姐香魂,顺流几里,不见踪影,岚溪两岸围观的村民但看见从那清澈见底的水中飞出两只五彩锦鸡,上下缠绵,你呼我唤,声声哀怨,飞向天际。后来每到月圆之夜,岚溪桥畔时常有二锦鸡缠绕“五岚”,飞鸣不已。二锦溪畔照影而舞,鸣声清丽,有贪婪的猎人想去猎捕,但从来不能得也。于是当地的民间艺人将这凄婉的爱情故事编成川剧“岚桥祭水”,千年流传,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为自由婚姻奋斗不止。
来雁塔,坐落在广元城南3公里的印台上,新修环城路从山下经过,嘉陵江绕山而流,横跨嘉陵江的公路大桥将来雁塔与广元火车战紧紧相连。来雁塔的大门朝向城内凤凰山,与凤凰楼遥相呼应,新楼与旧塔,各显风姿,同为广元城增色添彩。 来雁塔,共13层,高36米,呈八卦形,每层八角,每角挂铜铃,最上层铸通巅宝顶。建成之初终日铃声叮当,金光闪烁,甚为壮观。进入塔门,沿旋梯而上,可通塔顶,是登高观景的好地方。可惜前些年,由于雷击,使塔身倾斜,主管部门不再让游人登塔。 据来雁塔周围留存的石碑记载,此塔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当时的广元县知县姚叔文募捐兴建,因资金不足而中途停工。后继任广元县知县张丙,募捐四年,继续修建,至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终于建成,距今已113年。1985年列为县级重点物保护单位。
广元观音崖在市南郊1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为唐代造像,以文殊,普贤,观音为主。现存唐代天宝,元和年间造像132龛,442身,造像距今已1230年之久,布局合理,且周围绿树成荫,是观赏嘉陵风光的地方。